为什么英国科技创新的“第一个”有那么多
2016-12-14 13:2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中国是英国的第七大科研合作伙伴,英国是中国的第二大科研合作伙伴。在昨天由中国科技部与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共同举办的中英创新合作战略圆桌会上,与会的中国代表发现,如何开展基础研究,如何把“纸”变成钱,又如何打造适合创新的环境,从英国这个老牌科技强国身上,我们能学到的东西不少。
向基础研究要创新动力
自2000年以来,英国已经获得了13个诺贝尔奖,人均获奖比例远超美国、俄罗斯等国。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首席科技顾问表示,我们有全世界1%的人口,也只有全球研究经费的3%,但我们产生了全球8%的已发表科研论文,而且占到16%的全球最高被引用率论文。
转型的阵痛、经济发展的压力需要用创新来解决,而所有颠覆性的技术都来自于基础研究的突破。牛津大学技术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说,据统计,已经有100万人涌入了人工智能领域,而在年初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之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不过几万人,阿尔法狗的技术其实来源于一家英国企业。
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说:“颠覆性技术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全球各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就业方面的新来源。”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从蒸汽机到石墨烯,不少“第一个”产品都产生在英国,这里毫无疑问是科学转化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众多“第一个”的背后,是一整套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在起作用。
在英国,与创新关系密切的部门叫做英国创新署,其目标是通过资助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来提升经济增长。英国创新署首席发展官卡尔文·鲍恩表示,创新署最近进行了重组,变为4个部门,除了支持新兴支撑技术、材料科学、健康生命科学外,他们还有一个开放计划。“这个项目支持任何领域的计划,因为许多颠覆性公司一开始就是从不知如何归类的领域起步的。”卡尔文说。
从众多申请者中挑选出值得扶持的项目,英国创新署的办法不是挑,而是让这些项目在竞争中自己冒出来。他们甚至会亲自“打压”这些申请的项目,比如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哪儿不行。
“创新的萌芽有时在科研院所中,有时在企业中。所以在英国现在已经成立了11个技术创新中心,一个类似孵化器的机构,把分散在不同领域的资源汇聚到一起。如今,第12家开到了中国。”据伯明翰大学副校长乔恩·佛兰姆顿透露,他们与江苏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模式很像技术创新中心,研究目标是能源利用和污染控制。
人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
面对当今时代挑战,中英两国不约而同把创新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实现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英国有一个知识转移网络,他们善于打通知识的边界去创新,这使得他们每年能产生6万家新企业。
在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禄德看来,去年我国涌现出上千家众创空间预示着,中英两国在创新的人才数量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匹配度,这将成为深化中英两国科技创新的基础。“我们调研发现,许多英国留学生有项目、没空间,能否成立一些离岸创新基地,或者提供场地让他们回国发展?”王禄德说。事实上,中国孵化器已经在英国许多城市发芽。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