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正确观剧指南,你会让孩子出国留学吗?
2016-09-03 17:38
来源:新东方留学
作者:
最近正火的家庭剧《小别离》为留学圈内带来了一股泥石流。有的留学僧含泪表示:苦了这么多年,可把我们的留学生活拍成了电视剧!
一切都太真实了。
你看,张小宇,典型的富二代,成绩差,连国内一般的高中都很难考上,加上老爸娶了个年轻的后妈,变得更加叛逆。一方面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认为与其让他在国内上个三本,还不如出国混个大学文凭。另一方面,他难以和后妈相处,出国是无奈的选择,也是父亲对教育责任的逃避。
你看方朵朵,中产阶级的孩子,家里开着凯迪拉克入门级轿车,父母一个是高管一个是医生,妈妈是应试教育的崇拜者,对分数锱铢必较,0.5分都能引发一场“血案”,并且认为,中考考得好就上重点高中,考不好就出国。爸爸则是唱红脸的老好人,在家里负责协调紧张的母女关系。
你看琴琴,优秀的大学霸,“别人家的孩子”,出身平民家庭,妈妈是社区医生,爸爸是出租车司机,绝不是那种想拿钱就能拿钱的主儿。然而妈妈却放着上重点高中杠杠的路不走,非要她出国留学,为此不惜砸锅卖铁,闹得家里鸡犬不宁。
三个家庭,代表了当今中国家庭的三种类型:富贵阶层,出国不过是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产阶级,在升高中和留学中谨慎地观望和摇摆;平民阶层,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挤破了头想把孩子送出国,改变命运。
《小别离》把焦点放在了目前国内正火的“低龄留学潮”,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45.98万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51.84万人次。
中国是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在美国的低龄留学生来源国中,中国排在首位(32.3%)。在英国的低龄留学生来源国中,中国排在第二位(15%)。
根据新东方2016年留学白皮书显示,当低龄留学经历了大幅上涨后,逐渐进入稳定期。目前留学群体在面对低龄留学时也越来越理性,学生和家长们开始真正思考留学之于学生的意义,不再盲目跟风。
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发现,计划留学的学生家长仍然来自各行各业并呈大众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群体中“一般员工”的比例从27%上升至32%。
留学走入“寻常百姓家”,大众化趋势已十分明显。
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本人产生留学意向的人群占比,白皮书显示,高中阶段学生学生本人产生意向的人群占比27%,家长占比24%,而初中阶段,本人产生意向的占比15%,家长占比35%,小学阶段,本人5%,家长28%。
总结来看,家长在学生年幼时的规划感更强,背后也反映出中国家庭对于学生教育的力度、科学度的提升。
再把目光转回到留学目的上,有专家认为,“求解脱”和“盼养老”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家长思维。一方面,现在不少家长亲身经历过国内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巨大的高考,不忍看到孩子在应试教育中不堪重负,想方设法“求解脱”。
另一方面,国内的工作和环境压力也让一些家长对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信心不足,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后,再跟着儿孙辈赴外养老。
越来越多的家长是出于提升孩子素质,增加进入名校几率的目的把孩子送出国外,当然,也仍有企图出国“镀金”,盲目跟风的思想存在。
就像张小宇的爸爸,对儿子也不抱太大希望,觉得出国能混口流利的英语回来也不错了,那万一混了口流利的广东话呢!
话说回来,留学,对于更多的家庭,意味着遥不可及,一提到留学生,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有钱能花、不守规矩、酒后驾车、生活混乱”的顽固思想,对此《小别离》的编剧鲁引弓感到不满,“完全脸谱化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今年二三月间,鲁引弓买了机票,飞越太平洋,沿北美西海岸一路寻访了100多位中国留学生。这群孩子散落在各地大街、车站、大学、中学里。
“有些惊讶,他们和外界很多人想的完全不同。”鲁引弓说,“首先,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自普通工薪家庭,这些孩子很节约,往往都是‘学霸’级的人物。”
“也有富裕家庭出去的,但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所以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去。”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独自留学在外,对于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有女孩回“家”(homestay)打开冰箱却只看到两片菜叶,瘦到经期都混乱了;有女孩担心病危的奶奶,却因为家人不放心她“转机”和昂贵的机票而回不了家,女孩子为此不说话了好长一段时间,却每天向一只猫倾诉1个小时;还有一群中国孩子扎堆跳广场舞,“因为他们都没有安全感,必须抱团”。
留了学,还回不回来,这不仅是《小别离2》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更是广大留学生和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