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教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鉴
2016-12-29 11:52
来源:新浪教育
作者:
春节马上就又要来临了,现在孩子的红包也越来多多,怎么合理的花这笔钱?值得父母去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而不能随意挥霍。
以前我习惯避开人潮到shopping centre买东西,这阵子不得已在假日去了几次,发现满路都能听到澳洲爸妈对孩子说,“Are you sure you want this one? Ok then, we will take the money out from you piggy bank when we get home!”(你确定要这个?那我们回家之后就从你的小猪存钱罐里拿钱哦!)转头看父母说话的对象,常常是3、4岁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父母总是问,“ So how much money do you have?(所以你有多少钱)”然后就可以看到那孩子开始思考、计算、把手里的东西翻来翻去看价钱、看说明。看价钱,因为要算算看自己有多少钱。看说明,要判断清楚这是不是他想要的?值不值得把仅有的钱花在这样物品上?
“正面的金钱观”是个无限大的课题,多少成人都学不会,何况是孩子?但因为这样,我们就不要自找麻烦,去跟孩子浪费我们的口水了吗?不是的,对孩子在“钱”上抠门一点,甚至残忍一点,他们才能从小培养起健康的消费观。而开启这场讨论的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像澳洲爸妈这样,逼孩子在“需要”和“想要”中做取舍。
区分需要和想要
区分一般想要和超级想要
有天,女儿在百货公司看上一支手表,50块澳币,我们不是负担不起,但这的确不是必需品,在帮助她学习认识时间的过程里,我们已经陆续帮她买了电子表和数字表,眼前这支表就是标准的“想要,但是不需要”的accessories——附加用品。
所以,我告诉女儿,这不是必需品,但如果她真的很想要,她可以从每个星期2澳币的零用钱里存。听起来好惨有没有?我自己这样说出口时,都觉得好残忍!但这2块钱就是给她在学校买一些小零食,算是娱乐项目支出,现在如果有其他娱乐需要,她就要学会自己衡量哪一项对她更重要一点,进而学会支配她的钱财。女儿听了果然有点泄气,但是从小跟着妈妈做购物练习,我们一起享受购物的过程,而不是购物的结果,她的心里已经有个意识,叫“I want it, but I don’t need it!(我想要,但我不需要)”虽然失望,但她是理解且坦然接受的。
做家务就给钱?那我早发了!
给朋友打杂工?不准多付钱!
女儿回到家后,马上动手做了一个小存钱桶,上面还写着“Saving for the Watch”。偶尔,她会把每个星期省下的钱投进去,为什么是“偶尔”呢?因为总有些时候,她抵不住想吃零食的欲望!虽然2块钱在学校小卖部真买不到几样东西,贴个menu给大家感受一下。
估计是觉得靠这样“水滴石穿”实在太慢了,有天,女儿忽然跑来问我,有什么家务她可以做?这个觉悟来得也太快了吧?一定有蹊跷!一问之下,果然,原来小家伙跑去问爸爸,“怎么样可以快一点存到钱?”我先生就顺口一答,“你可以去帮妈妈做家务啊!”
“做家务赚零用钱”,这个方法听来合情合理,也行之有效,我那一声“好啊!”差点就脱口而出了,突然想到,我们一直以来都避免用金钱奖励孩子,现在用这个方法好吗?家务又要怎么定价呢?再转念一想,做家务怎么会是“帮我的忙”?明明一直以来都是我在帮他们的忙啊!太多了!我马上拦住,这可不是讨要人情的时候,“看你是个孩子,我多给你一点”的逻辑在现实世界里也根本不存在。对照她的物价,我们最终同意定为5块澳币,这才算合理的报酬。
付出努力,赚得金钱是应该的,但是我不希望给孩子错误的印象,以为赚钱是件容易的事,这样她就不会懂得珍惜金钱,更糟的状况是,她误以为为了买想要的东西而去赚快钱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例子我们在社会新闻版面都时有所闻。
5澳币,已经是安妮3个星期的零用钱,工作一个下午就能换到已经够她满足了,也够她思考,原来金钱是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
就这样存过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我在整理她房间时,偶尔会看一眼那个小存钱桶,除了那唯一的一张5元纸钞,其他都是零钱,每次看,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残忍了?但心里又对孩子的毅力和懂事非常敬佩,我坚信,这将是她人生美好的练习。延迟满足
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
又10周过去了,女儿的学校搞活动,女儿邀请了两位朋友在路边站了足足2个小时演奏乐器,接受路人打赏,收获还真不赖,虽然都是1块钱、2块钱,到最后结算,每个人还能赚到20多块澳币,加上已经存的那些,已经够买她喜欢的那只表了!
(小同学们在角落表演)
女儿简直不能更兴奋,捧着一大袋零钱和她的小存钱桶,跑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但是宣布完这个好消息之后,她却顿了一顿,仿佛在思考什么。接着,她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要买那只表了。”
“哦?”我嘴上这么应着,心里的潜台词其实是两个字——“果然”。
女儿接着说:“我现在已经觉得没有那么想要了,我已经有两只手表,我真的不需要再买一只表,再说买了我也很少戴,也是浪费了。”
延迟满足欲望,也是给孩子时间好好思考“想要”和“需要”的机会。“那这些钱你打算怎么用?”我虽然料到了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却不知道她会怎么处理这些钱。
“我把她存进我的大存钱罐里好了!这样我的大存钱罐就快要满了!”那只复古红色大储蓄罐是我从台湾特地买回来的,起初用意不在鼓励孩子存钱,纯粹自己想要复习童年而已。
存钱果然是一种目标,看着钱越存越多,有时候是会上瘾的!女儿最后决定如何处置她的钱已经不再重要了,我高兴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学到了两件事:
一、金钱得来之不易:一笔能够买到一样自己“想要”的物品的钱,是如何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因为了解金钱之得来不易,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善用。
二、想要不等于需要。现在,女儿每周的2块澳币常常没有花,她学会想吃什么东西,自己从家里带,偶尔嘴馋,她会去买点小零食,也给弟弟买一点。
一起逛街时,我们会一起欣赏漂亮的衣服、物品,一起觉得玩具好有趣,好新奇!但是欣赏完后,女儿会说,“我有想要,但是我不需要,买回去也只是放在那里好看。”或是“是很漂亮,但是我很少有机会可以穿。”
从体会“金钱得来不易,老是买想要的东西,真正需要的东西就买不起”了,到诚实检视自己“的确有很多东西买来了就不稀奇了”、“很想要但真的用不到”,需要一定阶段的抗战。
家长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才能慢慢把正确的观念,植入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中去。如果没有父母耐心引导,金钱这关,将把孩子卡住一辈子!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