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石家庄新东方学校>学习园地>小学家庭教育>正文

尊重——父母的持守,孩子的期盼

2016-05-12 17:28

来源:选自第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许莉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做父母需要资格

  我认为尊重应该是父母的持守,它也是孩子的期盼。大家都知道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人类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学习革命,新的学习理念告诉我们,学习再也不是人的一生当中某一个阶段的事了,学习是要持续一生的,于是乎你会发现在职场上各种培训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资格认证。我的一个学生,他获得了七八个资格证,有教师证、有社会工作师证、有心理咨询师证等等。我就在想我们做父母的要不要有一个资格证呢?

  今年的母亲节我参加了在山西太古举办的国际母亲文化论坛,我当时发言的题目就是母职资格的社会学思考。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用立法来规定,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同时也有义务要完成这个教育。那我们可不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于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有这样的要求呢?你有权利做父母,谁都不可以剥夺你这个权利,但可不可以要求你要有一些义务。这个义务呢,就是你一定要修一些课程。这课程有一部分是亲职的,有一部分是婚姻的,就像我们学开车,是为自己学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那我们做父母去修这个课程,也应该是为自己学,为自己的孩子学。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而言,决定孩子行为的是价值观,我认为尊重就是我们家庭教育价值信念的核心概念,我今天就从四个层面和大家谈论这个话题。

  尊重是什么

  尊重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尊重是一种信念,尊重是一种品格,尊重是一种行为方式。

  首先我们说尊重是一种信念,是对人的一种价值的信念,那么这个尊重的信念就意味着体现在人性观的层面,他会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不管人有怎样的差异,这个孩子学习永远考第一,那个孩子的学习永远是末尾的;这个小朋友长得非常的漂亮,那个小朋友长得相貌平平;这个小朋友个子很高,跑步很快,又会打篮球,可是另外一个小朋友个子矮矮的;无论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高级领导,或者家里多么的富有,还是那个孩子他只是一个山民的孩子,家里非常的贫困。尽管有这些差异,只要你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这就是我们相信人的存在价值。这个东西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是特别需要被强化的。因为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的礼义思想的等级制度,人生下来分为高低贵贱尊卑,我们必须把这个东西扬弃掉,我们必须相信人生而尊贵,人生而平等。我们会相信任何一个小朋友他都是尊贵的,这个是我们价值信念当中最根本的东西。那么如果把尊重这样一个核心的概念放到亲子观这样一个层面,我们要认定亲子关系,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平等的,我们不单单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时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基本的尊重。如果把尊重这个概念放到教子观的层面,那我们就要坚决地否定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种传统的、野蛮的教子观。

  其次我会认为尊重是人的一种品格,这个品格在我这里有道德的意涵,又有心理学的意涵。从道德的意义来说,我会认为尊重是一种很高尚的美德,是人的一种德行,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是人格上的一种特质,所以具备尊重品格的父母,你对孩子的尊重是具有一致性的,无论是在外边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孩子乖巧的时候,表现优秀的时候,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考试考砸了的时候,甚至做错事的时候,你都能够保有这样的一番尊重在里面。所以我希望我们的父母应该培养自己这样一种尊重的品格。

  尊重是一种行为方式,它会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当中。我在做亲子的讲座时常常问父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一天会和你的孩子说多少句话。在此我问问大家,你能说上一百句吗?假如你能够和孩子说80句话,这80句话当中有多少是对孩子的要求、命令、责备、批评、数落、诋毁、谩骂、羞辱?又有多少是表达了喜爱、肯定、赞美、关怀?第二个问题我问你与孩子一天当中有多少肢体的接触,两个身体的零距离的接触,这些接触当中有多少是横眉冷对,是推打责骂?有多少是面带微笑,深情地抚摸,爱的拥抱?当我问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的面色是凝重的,因为他吓了一跳,他发现自己做的更多的都是前者,说我没怎么骂孩子,但是真的都是对他的要求,或者我们说更多的都是事实信息,很少有情感信息。家是什么?家是一个爱巢啊,人类的成长周期很长,小马、小猪、小羊生下来一会儿就会走路了,人类走路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样一个爱巢里面一定要有温暖,一定要有微笑,一定要有爱,一定要有情感的沟通在里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做父母的是需要做反思的。

      尊重什么?

  第二个层面,我们会说尊重什么?尊重孩子的人格,人格的含义是多层面的,比如把人格这个概念放到法学的范畴,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个人格就意味着权利?我们都知道1989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在这里面对儿童的权利规定了二十多个,那么最基本的比方说生存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发展权等等,儿童的利益最大化的权利,我们有多少人在你和孩子互动的时候,这个东西能在你的脑子当中浮现。这里面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话语权。

  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青少年体验营,美国方面的一个带队带了一些孩子过来,我们这边也有一些孩子过来,两个单位一起坐下来,我们这边一个学校的带队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他带来的12个孩子姓甚名谁,说完了之后就坐下来了。对方的一个带队老师站起来,介绍完他自己之后说,接下来我把时间给我们孩子们,每一个人自己介绍自己吧。这仅仅是一个沟通方式的差异吗?不是的,我们带着孩子出去,碰见了老同学,好久都没见面了,那个时候你还怀孕着呢,现在你的宝贝都这么大了,你的宝贝真漂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不是上学了?这个时候常常会听母亲接过来,是啊,时间过得太快了,他现在都8岁了,他现在怎么怎么样,在哪个小学……。我们大人在这里丝毫不会去思考这个时候孩子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想不想说话。如果这样的时间久了,他就会养成一个习惯,有别人代替我说话,我就不去表达。如果性格内向的孩子,他慢慢就会倾向于内部语言,他什么想法你都听不到。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职场上你能找出一件工作不和人打交道,不和人去沟通的工作吗?基本上是没有,沟通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行为。如果性格倔强的孩子,可能和你之间就会发生冲突的,所以我们要问一下自己,我们和孩子的对话当中,说的比例多还是听的比例多?我会认为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可能孩子小的时候你说的比例就多一点点,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你说的那个比例一定要缩小。

  还有一点就是教育自主权,我常常发现学生有一个什么困扰呢?我把它叫做选择焦虑症,如果说只有一种选择,他没有焦虑,他就是那样去做,如果两种以上选择,他就开始焦虑了,老师你说这个好还是哪个好,我怎么办呢?你说我上电视台的第九频道去好,还是到民政局里面工作好,我就给他分析,分析完了之后他还是不能做个决定,为什么呢?因为他成长历程当中,他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做选择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太少了,他不习惯,所以他不自在。我们父母怎么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他有什么生理特点,有什么心理特点,他的认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然后哪些事情他可以自己作主,一定把这个机会给他,慢慢培养他为自己的事情做主。有一些成人选择焦虑是因为他太贪婪,他什么都不想失去,有三个选择在,他眼睛盯着那三个选择当中对他有利的部分,他想把所有对他不利的东西都扬弃掉,哪有那样便宜的事情。任何的选择你都有得和都有失的,舍得、舍不得,不舍得,这两个字中永远是舍在前面,懂得舍才有得。

  如果把人格这个概念放到经济学的范畴,或者从伦理这个角度讲,可不可以和利益这个概念有一点关联?我们常常说这个人的人格非常高尚,那么是指他不自私,他很无私,他关怀他人和社会。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利益。我们一切的出发点都以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为考量,斯蒂芬﹒科维的《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个概念特别好,叫暂停键,父母的手里应该掌握着这个,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你能听到和看到什么,你想怎么回答的时候,你先把那个暂停键按下来,按下来之后呢,你的理性就会出来。因为很多的父母对孩子的回应完全是你的情绪和情感在驱使着你,当你暂停下来的时候,你的理性就会考虑到,我怎么回应对孩子才是有利的,而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情感宣泄的需要。

  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回来跟我说,妈妈,我们房后那个地方着火最好。我很诧异,他说着了火之后我就去救火,然后我被火烧死了,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像赖宁一样的光荣。这个时候我的脑子里迅速地思考我怎么说,既不会让他会慢慢地趋向自私,同时还能起到一种教育效果。我就迅速地思考,然后接着我说,那咱们房后运河里有一个小朋友掉下去,你是不是也会去救,他说那当然了,我肯定第一个跳下去。我说儿子,你会游泳吗?他愣了,因为他不会游泳。那你不会游泳,跳进去会怎么样呢?他不说话了,我说是不是你先淹死了,你淹死了你之后就救不了那个小朋友了,他说是,我说那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他说那我就去喊一些会游泳的,我说对了。所以你怎么样说对他才是有利的,以孩子的利益作为最大化。

还有就是我们要科学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不是你认为的,你得亲自去感受他。这个就需要你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你要了解这个年龄的特点,你要了解马斯洛的理论,人类都有哪些基本的需要,按照这样一个框架去和孩子互动,去感受孩子有什么样的需要。家庭教育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东西,一个是理念,家庭教育把孩子往哪个方面引,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定位是生命的成长,知识不需要你给他,知识在学校已经给的太多了,生命的成长,孩子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还有灵性的部分,内心能够有平安的东西,这个是我们一个目的。其他的,包括我们特别强调的竞争力,特别功利的东西对孩子影响是蛮大的,比方说不同的母亲同样带孩子去学钢琴,母亲背后动机不一样,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一样。有的母亲说儿子你赶紧去学,增强你手指的熟练程度,提高他的记忆力,然后他就考到了十级,目的是能够成为特长生,然后进一个更好的学校,最后上一个好大学就OK了。另外一个母亲说,我让孩子学钢琴,我看到了一个资料,说应该配合孩子的脑和手的这种协调能力,而第三个母亲说我让孩子学钢琴,是想培养他的这种音乐的素养,这个效果能一样吗?我们看到过一个孩子,他手指的熟练程度很高,妈妈太注重技术性的东西,但是在这同时没有思想性的东西给他,他对艺术没有理解。

  如果把人格这个概念放到心理学的范畴,它的英文单词是Personality,即是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稳定特征和心理倾向的总和,它是独一无二的,是有独特性的。人类有60亿人就有60亿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埃里克森就讲,说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他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自我同一性有一点就是自己的那种个体感和唯一感,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如果在你的评估之下,不会对孩子本人,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当有一天孩子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的时候,你应该高兴才对,他的自主意识出来了,他能够做自己了,他开始想做自己了,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部分。

  不尊重的危害

  第三个层次,不尊重我们孩子会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就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我在做辅导的时候,很多成人,有很多在职场上做到了一定的级别,也有些赚了很多钱的企业家,但他的生命有一点拧巴,他内心是不快乐的,是没有幸福感的,最后跟他沟通之后会发现,这些都来自于他在早期生命阶段来自于重要他人给他的伤害。我问他,爸爸妈妈知道吗?他说怎么可能让他们知道。孩子的心灵的伤害通常都是最亲近的人给他的,马路上的人能伤害到你孩子的身体,但伤不到他的心灵,心灵的伤害很多都是最亲近的人给的。有的时候是你的一句话,有的时候是你的一个决定,有的时候是你把他的秘密一下子拿出来了,你觉得没所谓呀,但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那么第二呢,你不尊重孩子,孩子就学不会尊重自己。我的小孩好像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到家里,他说妈妈我们数学老师又打我们班小黄毛了,我说怎么打的,他说把他鼻子里出了一点血,我说以前打过吗?以前也打过,有一次把他按到桌底下让他蹲那儿,出于母亲的本能,我就问他,他打过你吗?我儿子说没有,我说那你一定很守纪律,从来不犯错误,因为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的小孩特别活跃。他倒还挺诚实,他说妈妈我也经常犯错误,我说他怎么没打你呢?他的一句话让我很吃惊,他不敢。我说不可能吧,他个子比你高,力气比你大,他怎么不敢打你?我明知道这个孩子的认知不足以能够理解,他不足以能够表达出来,小孩子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知,但是他能感受到某种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那个孩子的父母亲和我是同行,他们年龄很大了才有这个孩子,然后又早产,在保温箱里待了40多天,所以孩子生下来个子矮矮的,身子瘦瘦的,做事慢慢的,智商平平的,学习成绩又是后面的。各个方面相对而言低能力,但没有低到不能去正常学校。知识分子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他的父母也许在他研究的范畴里面有相当的造诣,但是我们中国人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如果不是特殊的专业,你从来没有机会学习做父母,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做父母。孩子出现这个情况,他们经常地责备他,贬低他,而且永远比较,你看谁谁谁家的那个小孩怎么样,甚至打他,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常常是不背着人的。这个问题就出来了,爸爸妈妈不拿孩子当回事,孩子慢慢就习得了不拿自己当回事,你自己都不拿你自己当回事,别人怎么可能拿你当回事呢?在成人的群体里,受人的尊重度其实往往差异是非常大的,是不是这样?有时候会说张老师这个人,由于他的自尊感,由于他的人格气场,大家都非常尊重他,他说什么话大家都会在意,可是怎么李老师为什么老被人拿来开涮,所以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通常有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有人会说你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那你就要尊重别人,可是李老师尊重别人都尊重到卑微的程度,仍然换不来别人的对自己的尊重。第二个答案在我看来就是真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人是生下来就会的吗?大家在这一刻想一想,人生下来会什么?你能数出来的,除了能够吃父母的奶,其它的眨眼睛、打喷嚏,漫无目的地手舞足蹈,其它你现在身上所有的能力,所有的本领都是后来习得而来的,最初从哪里习得而来,从我们的家庭,从我们的父母那里。所以你不尊重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尊重自己,那么他也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你不尊重他,他学不会尊重别人,那么他不尊重别人,他就没有尊重的品格,这个就会恶化他的人际关系,他无论在职场上,在未来的婚姻里面,在其他的人际交往的场合,就会有很多的羁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是你给他的这个羁绊。

      如何尊重?

  第三个层面,怎么叫尊重?我给大家一组概念,最底下是我们应该守住的一个底线--不诋毁。然后我们往上会看到这样一些概念,接纳、同感、关注、关心、关怀、体贴。

  不诋毁、不羞辱、不谩骂、不嘲讽、不给孩子贴标签。社会学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标签理论,它会认为几乎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违规的行为发生,这个规可能高到法律、纪律、道德、习俗,可能每个人都有,当你这个违规行为不被定义的时候,可能往往便不是一个问题。如果当你这个违规的行为被人,特别是被成年人,特别是被权威人士定义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就会走向一个标签生涯。举个例子,在一个公共汽车上一个青少年坐在那里,旁边坐了一位叔叔,叔叔到站了,他起身走,这个少年一转身看到了旁边的一个钱包掉在那里,他就捡起来,一个本能觉得很好玩,正在看这里还有照片,这时候叔叔想起来了,没有关门的时候跳过来,说你怎么偷我的钱包,这个孩子说不是我偷的,你掉在这里,如果这个叔叔硬强调是你偷的呢?司机也说不清楚,别人也说不清楚,司机说那好了,我们到派出所去吧,到那里如果警察这个最权威的人士也认定他是偷的呢?然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同学说他小偷、小偷、小偷,会不会把这个少年就会推向一个偷盗的生涯呢?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当你说孩子说谎的时候,也许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学习诚实了,当你对你的孩子说你真笨,你比其他小朋友都笨,那他可能就放弃努力了,他就不会再思考和创造了,所以标签会锁定孩子的成长。

  接纳是专业的概念,不那么好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说得清楚,我的理解是接纳是指你在情感上不反感,但是不排除自己在理性上很清楚自己或者对方有哪样一些长处和限制。接纳不等于同意,接纳是指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你就接纳他什么样,不能因为他学习成绩好了你就爱他、接纳他,他现在学习成绩下来了,不好了,考砸了你就不接纳。

  同感这个概念特别重要,你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构成的,认知、情绪、意志,意志是行为,认知是人的脑的功能,情绪和情感都把它看成是一个心的功能,我们能同感孩子的感受吗?有一个妈妈他的孩子三岁了,有一天她带着他到商场买东西,她买了很多东西,这个手抱着她的宝贝,她就很疲劳很累了,她不可能把买来的东西扔掉,她说宝贝你走一会儿,妈妈真的实在是太累了,但是把孩子放下,孩子每走一步就哭,这时候她又不好意思,又爱面子,可是这种疲劳感就会加剧了,第二次她把孩子又放在下边了,再让他去走路的时候,这个孩子照样是哭。反复到第三次,妈妈的忍耐已经没有了,这个时候她把东西一撇,蹲下来就要打孩子的屁股。因为她的情绪和情感的动力出来要支配她身体做动作了,可是这个手还没有打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停那儿了,为什么?她内心的感受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由刚才的愤怒变成了心疼和内疚。

  这个例子我说过无数次,如果没听说过这个例子的人,我让他们去想,这个母亲看到了什么,她的感情发生那么大变化,他们甚至能说十种可能性,看到孩子的一双含泪的眼睛,看到孩子能帮你捡东西等等等等,或碰到熟人了没有面子,就是没有想到,当你把这个东西放下蹲下的时候,你和孩子一般高了,你的视野和孩子的视野重合了,你才看到孩子的视野原来都是大人的腿和大人的臀部,如果你到商场买东西,所有的人都跟姚明一般高,你是一个什么感受?为什么孩子喜欢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所以今天上午林如萍老师说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接下来要说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然后你就懂得了怎么和孩子说话,怎么给他所需要的需要。

  关注是一种激励,忽视就是一种伤害。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理,特别是对那种期待的人,孩子对你有没有期待啊?关注是指你看到了孩子的所在,看到了孩子的所为,孩子就会觉得有动力。关注再往上提一个概念,就是关心,是指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而不是放在身边。

  有的母亲很委屈,说我经常陪孩子旁边让他写作业,我说那你身在那里,心在那里吗?一位搞教育的人士,她自己创办了幼儿园,办了好几个。她说是,我在那不停地打电话,因为我要布置一些事情,什么事情都要我去操心,我说你这种情况你身还不如不在那儿。因为孩子会觉得她没有价值,所以你心在不在孩子的身上十分重要。我想说一小小段个人的经历。我小孩在耶鲁大学读书,凤凰卫视记者去访谈这些留学生,回来写一本书,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查一查,书名叫《耶鲁的青春岁月》,我就赶紧找到这本书,看到关于我儿子的那篇文章,他有一段话让我感动,我把这段话让他爸爸看了,他爸爸是不善表达情感的人,眼睛也湿润了,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他说我很幸福,大概是这个意思,在我的家庭里边爸爸妈妈好像有自然的分工,妈妈好像更关注我的心理需要,爸爸更关注我的实际需要。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很诧异,因为我是搞这个的,我是用心在带他的,他感受的是对的,我关注他心理需要,但是他的吃喝拉撒所有的都是我来做,他怎么说爸爸关注他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我关注他的实际需要呢?接下来的一句话,他说哪怕我不经意说一句我的铅笔铅没了,我放学的时候准能在桌子上看到爸爸给我买的铅笔铅。我们很多的父母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忘了,今天忘了,明天忘了,后天他也可以忘了。

  关怀是指你会以孩子的喜而喜,以孩子的忧而忧,现在的很多的家长正好相反。贴心这个概念我特别喜欢,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有爱的语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里爱有五种语言,第一种是肯定、赞美的言辞,第二种是精心设计的共享快乐时光,第三种是礼物,第四种是服务的行动,第五个是肢体的接触。贴心就是要体察他的安危冷暖,体察他的变化,感受他的需要。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热门新闻
  • 热门活动
  • 留学资讯
  • 中学资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