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石家庄新东方学校>学习园地>小学家庭教育>正文

家庭教育的异化与回归

2016-05-12 17:24

来源:选自第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在美国有个调查结果,71%的美国男性认为,作为一名父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而64%的女性认为,成为一个成功母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父亲和母亲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做好家庭教育极其关键。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一个非常功利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即使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更加“金钱”,更加物质,让孩子一定要回报自己的分数、成绩,进入到某一个学校。我们常常会忽略子的人格、身心,甚至我们会以损害孩子的人格、身心为代价去获得他们升学的成功。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个人的教育,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老师把学习任务交给我们家长,家长就成了学校的延伸,作为一个批改员、作为一个辅导员,很多家长很痛苦。为了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家长自己要重学小学、初中、高中。小学还可以,初中马马虎虎,到了高中就崩溃了。有多少人是真的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甚至现在有一个看法是,家庭教育到了高中毕业就结束了,为什么?因为父母说我已经把你送入大学了,我就成功了,就可以不管你了。我不认为这是家长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异化

  我认为今天中国的教育本身已经变得完善,但依然是两个教育,第一个是功利的教育,第二个是竞技教育。所谓功利教育,就是由于高考制度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用总分模式来考察学生,因此整个基础教育实际上是升学教育模式。在升学教育模式下,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为了升学而学习,凡是跟升学相关的是有用的,凡是跟升学无关的是没用的,因此我们看到体育课在中学被边缘,任何跟成长有关系的重要课程都因为不是高考的核心科目而变得不重要。

  大家知道今年高考政策发布要求整顿和治理高考加分项目。从2015年开始取消艺术体育类的高考加分,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快速的一刀切。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高考加分会发生严重的异化?本来高考加分是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矫正单一的分数标准对学生评价的不科学,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特长,但没想到高考加分变成加分腐败和加分教育。为了获得加分,让孩子上所谓的兴趣班,实际上是加分班,因此现在治理高考加分。已经学了多年艺术的学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嚎啕大哭,说自己多年的心血白费了。那我们就明白了,其实他学东西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加分。

还有一个问题,教育部前不久发布了15个全国最冷门的专业,其中有4个来自于艺术,包括动画、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和音乐表演等。那为什么艺术会成为最冷门呢?其实大家很清楚,全国大概有15%的高三学生参加艺考,为什么参加艺考?实际上是欺骗高考,他们本身的目的不是学艺术,而是上大学而已。这些学生中90%以上根本就没有艺术的兴趣。这就是功利升学导向所导致的结果,在功利的升学导向下,今天所有的学生实际上是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形成了“五好”的链条,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一旦一步踏空,步步踏空,所以每一步对家长来说都非常的要命。现在教育部发文要求,幼儿园要摆脱小学化,要求幼儿园不要上珠算、数学、拼音这些课程,但是家长不答应。

  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规定适龄孩子才能够入学,每年9月1号开学。从出生日期来看,适龄孩子8月31号之前出生合适,如果孩子足月产出来是9月几号的话,那么有的父母就会让孩子在8月份出生,所以每年8月份就是剖腹产高峰。为了让孩子早上学,我们简直已经缺失人性了,这其实就是功利教育引导的结果。家长想过没有,孩子早一年出生,早一年上大学,并不会帮助他未来更成功,但家长却乐此不疲,所以这就是非常严重的功利化。

  再一个就是竞技化。我们在教育中有一个竞争场,教育本身是关乎人的事儿,是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完善,做最好的自己,但是今天不是这样,是充满竞争。所有人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天天干着让孩子成绩更高的事,却不顾孩子的个性发展,最后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实际上学校的校长、教育局长其实也处在非常痛苦、纠结的局面。比如说媒体机构来排全国十强中学、百强中学,这简直非常荒谬的,他们用什么来排呢?有的是用这个学校产生的状元排。因此导致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搞超级中学,超级中学一出现,整个社会其实都是为了升学而竞争,这样的局面更加严重。

  再一个就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只考虑学校的上线率,只要达线,我们就上大学了。到了本世纪初开始考本科,最起码是三本以上。到2005年后出现了三本,有的地方是在当地报纸上面公布名单的。到了2010年之后,我们不再管二本,我们要管一本。到2012、2013年的时候,我们不再管一本了,我们管上北大、上清华的孩子,只要这个学校有一年没有产生北大、清华的学生,奖金可能就要成问题了。

  因此我们整个教育就在功利化、竞技化的道路上越奔越快,而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听不见,他们在这样一个高考环境下被淹没掉,不要说他们的人格,其实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人都是问题,只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所以希望我们要去真正的反思。

  为了实现功利目的,能够在竞技场上获得成功,那么我们今天对孩子们采取的手段基本上是两个。第一是灌输,当然也叫服从,更高级的叫洗脑。灌输教育实际上,对应试教育来说,是最成功的,因为应试教育就是第一要会题海战术,让孩子们反复接受枯燥的训练,必须强制灌输,强制压迫。再一个就是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主题先行,观念先行,告诉孩子们你们不要有想法,不要有思想,有想法有思想你们就Out了。所以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基本上采取的就是高强度的军事化,或者半军事化的管理学生,这实际上跟教育要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自由发展,是完全背离的。

  而灌输教育所对应的一个普遍做法就是圈养教育。我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圈里关起来,像动物一样,就是刚才讲的军事化和半军事化管理。过去这么多年来,越是批评,越是呼吁,但是没有任何动作,没有任何动静。而且很多学校把呼吁和关注变成一个学习经验的过程,这几年凡是对问题的介入,都变成了对经验的传播,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考个好分数,进入名校,名校就是唯一的标准。而学生也看到了一些上名校的商机,有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为了奖励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设立了丰厚的奖金。

  很多人会说,这是制度造成的,高考制度不变,我们怎么变?高考制度放那儿,如果我们不这样办学,我们没办法生存,这个有道理。但是高考改或者不改,或者越改越糟糕,那不是我们对学生不教育的理由,我们不要以受害人的情结,以高考的名义来加害学生。我觉得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老师应该坚持教育的底线,我们千万不要破坏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家长肯定也希望自己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未来,有个好的人生,而不希望只是为了上一所名校,而最终看到孩子人格心理出现问题。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跟自己没关系,因为这不会发生到我的孩子身上。但是,如果有一天发生在我们身上,那对我们来说就是100%。

家庭教育的回归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若教育制度不改,那就不妨从我们自己改起来。那我们怎么转变呢?我觉得应该对孩子们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教育。

  第一是公民教育,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一个公民意识的教育,公民责任的培养。我一直认为,教育价值应该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公民,定位是让孩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家庭里面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公民对待。现在有很多人对公民的概念根本就不了解,甚至有些学校的校长对孩子们说,你们马上18岁了,你们终于要成为公民了,你们现在还是准公民,这个太荒谬了。孩子一出生,妈妈就应该说,我们是一个国家公民,不过只是未成年公民。这仅仅是没有完全民事的公民和一个成年公民的差别,我们应该尊重他公民的权利,尊重他公民的人格,而不是高高在上,为孩子包办一切。

  要学会平等对待孩子,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不要站着指点孩子,老是批评孩子的不是。现在很多家长说孩子都不理我了,根本不睬我,你说他会睬你吗?从小学就这样对待他,到后来他就这样回报你,我们现在说,我为孩子付出这么多,他对我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甚至现在很多大学,春节的时候发出了倡议,孩子你们回家之后关机一小时陪父母回家吃饭,连这个都要来倡议,其实是非常悲哀的。而可能原因要追究我们平时是怎么样对待孩子,是不是平等的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除了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他的人格之外,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现在学生到了18岁走上社会,有多少学生有法律的意识,有规则的意识,我觉得现在问题非常之严重。比如说今年有一个学校高考之前学生们要收拾东西回家,趁着混乱期,一群孩子把一个老师给打了,用扫帚把老师打得头破血流。开始老师考虑到孩子的高考前程问题忍气吞声,后来因周围人的不满,把这个事情放到了网上,当地县领导居然表态,我们要想方设法保证这些孩子能够顺利参加高考。我们认为高考太重要了,违法算什么?我们还有规则意识吗?学生作弊的数据也是非常惊人的,有学生作弊之后被抓,总是认为老师不对,是自己运气不好,然后对老师怀恨在心。向老师要分数的大学生不在个别,而且一旦老师不给分数,他就会警告老师,我知道你的孩子在哪个幼儿园,我知道你家在哪儿,老师还发现自己的车轮胎被爆了。但是我们追究了吗?反而说孩子太辛苦了,老师太可恶了,为什么分数不给高一点,而且很多课根本就不该开嘛。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规则意识的淡薄导致的。

  再一个就是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小学开始布置一些手工课给孩子们做。有些家长首先反对,说孩子中考、高考,也不考手工课,搞手工课干什么?。有的父母干脆自己就帮孩子做了,让孩子干其他的事情去,因为它跟高考没关系。其实都是一些现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导致的问题。我一个朋友,他孩子计划去做一次小区的养狗调查。这个孩子特别兴奋,他说我要去调查,并设计了问卷。他跟父亲说了自己的宏伟的规划,他说我要每家每户敲门去调研,请每户填写问卷,最后完成一个报告递交人大会,作为一个小区养狗的案例。父母马上跟他说了,搞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你每要搞几个礼拜,不要你搞了,我帮你写,一个人勾画几百张问卷填完了。你说这样能培养学生动手科研能力吗?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孩子今后在科研中有什么问题,他不会再认真去做科研,不会去做调查,他把自己关起来然后开始填表,现在有些研究生就是这么做的。

  所以家庭教育里面要注意的问题--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有没有让孩子有规则意识,有诚信意识非常关键。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呼吁学校里面开展公民教育,但是这很困难,那么我们先从家庭做起。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要成人,必须要有公民的意识。

      第二个是生活的教育,我曾经对中小学进行一个调查,问他们高考前,有多少洗过自己的袜子,洗过自己的裤子、衣服。结果是只有不到10%的人一直是自己洗的,或者从初中开始自己洗。绝大多数孩子偶尔煮过一次饭,偶尔扫过一次地,偶尔洗过一次袜子,以至于到了大学,现在出现了一个业务,就是把自己的脏衣服快递回家的业务。他们大部分时间在用父母的钱谈朋友,却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来洗自己的衣服。没有生活教育,就会造成孩子不能自立、不能自强,缺乏生活自立的能力。很多学生出国之后非常不适应,原因就是从小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助打理的,所以生活教育就是要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美国、英国的家长可能会专门安排3岁到8岁的孩子们专门干些家务,如修修草坪、洗洗车、照看婴儿等,让孩子能够体验劳动,体验职业,也知道赚钱的不容易,尤其是养成负责任的意识,但是现在我们的家长有多少愿意这样做?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读完大学。现在国家有助学贷款,但实际上很多贫困学生自己不愿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他希望是国家无偿的资助。因为如果要申请贷款,自己要贷款,要还款,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这个压力,因此可以看到每一年国家已经给学生提供机会上大学,但各个地方仍然说上大学缺钱,这其实就是对政府的宣传不够,另外就是他们根本不想要去贷款,其实就是自身意识不够的结果。可以注意到,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不仅仅是对贫困学生,哪怕富裕家庭也可以申请,因为靠自己的能力来贷款,不靠家庭资助,这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行为。但是我们长期以来缺乏有关教育就导致孩子也认为要靠父母的支持来读书,而且拿的心安理得。

      生活教育里有几方面的内容现在开始受到重视了,但却是概念化的,比如说安全教育。这几年学生出事情非常严重,每次出事后都说到加强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往往知识化、概念化。比如说告诉孩子,你要知道外面有坏人,你一定要注意,但是孩子从来没有体验,为什么?现在父母都把孩子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下,我们有中国式家庭的接送,早上送孩子出门,晚上回来接孩子,反正是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如果有培训班,就家庭、学校、培训班三点一线,反正都是置于自己的关注之下。还有就是性教育这几年学生在性方面出了很多事情,比如少女怀孕,后来很多社会呼吁要加强性教育,有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开始推出性教育,一推出就出问题了,很多人批评,你的尺度太大,你们公然在学校里面讲性教育,不是鼓励孩子早恋吗?最后教育部门抵挡不住舆论的炮轰,又开始取消。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案例,你说这不是作茧自缚吗?知道有问题,然后推出,然后又反对,那我们究竟想干什么?结果很多的政策是在原地打转,而没有任何进展。但家长可以在家庭里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性科学知识,这是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教育,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非常容易出问题,尤其到了青春期后,问题会更大,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可以容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的生活教育。

       第三个方面就是生命教育,现在学生自杀的案例开始增多,一旦遇到挫折,很多学生想不开走极端,那原因在什么地方?在于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非常缺失。首先,我们把学生的个体意识先抹掉了,忽视学生本身的人文关怀,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本身没有认识。而且现在很多的教育是颠倒的,首先告诉你要爱国家,其次爱社会,再爱集体,再爱班级,再爱父母,最后才会提到爱自己,而先爱自己就太自私了。一个人不爱自己,怎么爱父母?他爱自己就是爱父母,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责任感才有家庭责任感,而我们的个体意识常常被淹没在集体之中。甚至出现问题时,孩子会以惩罚自己以达到惩罚父母的目的。

    我们还听说一些非常极端的舆论消息,例如如果一个学校有不合格的变态校规,而舆论似乎鼓励孩子以生命来对抗学规。比如学校要求孩子们都要剪发,一个13岁的孩子留了一头秀发没有剪,然后想不通跳楼了。跳楼之后,舆论竟然说孩子用生命保住长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绪?我们知道制度不合理,但是生命非常重要,在孩子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明白生命只有一次。

      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生命意识的教育非常不够。比如爷爷奶奶生病了,本来孩子应该看的,父母不让孩子去看,说你只要努力学习,拿个满分,爷爷奶奶就高兴了,孩子就不去了。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了,又说你不要去了,爷爷奶奶反正已经去世了,你只要努力考大学,再接再厉就行了。我只要给你寄回钱来就好了,等到你去世了他不来送终,那好了。这其实是我们搞出来的,我们真的每分每秒都用在学习中,然后把人性都忘了,因此生命的意识也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定要改变的,我们还是要去尊重生命教育。

      最后一个是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由于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当然表现的就是除了认知的问题,还有就是情绪性的问题。在这方面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些的正确心理支持,让孩子们懂得怎么样去缓解压力。今年出了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件,两个高一的学生由于感到压力很大,相约自杀,自杀之前他们写好了遗书,把他们所有可能有用的东西交给了其他的同学,并告知他们要自杀,然后到宿舍阳台上要跳楼。同学知道后就劝他们,日子多好啊,没有过不了的坎。那两个孩子说算了,我们没问题,你们回去吧,同学劝了之后就回去了,只留下他们两个在外面。当其他孩子还没有进入梦乡的时候,这两个人就跳下去了。我觉得有任何基本心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当他们已经明确写了遗书站在外面,把东西交给你的时候,这个时候要么自己去告诉老师,由专业老师来救他们,要么去报警。我们一定要拖住,而不是轻易相信并离开。只要有心理干预、危机的意识,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此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们要重视,不要等到问题发生了,才进行真正的教育。

      以上这些教育非常重要,虽然跟升学没关系,不会提高我们的分数,但是却需要学校的重视,家长的关心。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呼吁,要重视公民教育,重视生活教育,重视生命教育,重视心理教育。我觉得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有进步的民族,一定要立足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加以改变。

   怎么改变?简单地说,要由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力量来解决,单独一方面是不行的,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为了让家长们更好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学校应该成立家长委员会。两年前教育部要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事务,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的监督和评价。其实我觉得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并不是给学校制造麻烦,而是真正听取家长的意见,如果一个家长是爱孩子的话,他就一定程度代表孩子的权利,孩子这个声音。当这个机构设立起来,不断去运行,最后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模式,促进整体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关注我们孩子的权益。

  第二个就是我们应该有家长学校,有家庭教育。现在有些父母其实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大部分80后实际本身就是独一代,现在独一代面临独第二代,就是独上加独,因此非常溺爱孩子,更容易包办代替一切,担心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所以大量的孩子养尊处优。因此有必要成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需要非常细致、系统的开展,包括跟孩子沟通,对孩子问题的处理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家长学习怎样关注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孩子,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好基础。

   最后一个要有社区、社会的力量共同来参与,不要排除任何的社会力量。教育的最后目标是多元教育、个性化教育,而多元化教育要鼓励所有教育的平衡发展,公办教育、体制内学校、民办学校、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未来出现的在家上学,都值得去鼓励的,应该去探索。因为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样,成长的需求不一样,教育要满足不同的受教育者不同的需求,要尊重孩子,创造多元成才、多元发展的空间。如果能够努力构造多元平台和多元发展空间,那么孩子就从目前单一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自己的未来,这就是我们期待未来教育的格局。我们每一位人都应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而努力!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热门新闻
  • 热门活动
  • 留学资讯
  • 中学资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