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石家庄新东方学校>学习园地>小学家庭教育>正文

解读成长声音,引导主动发展

2016-05-12 16:26

来源:选自第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李晓文: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心理科学学院教授

  我不是专门做家庭教育的,我主要是在中小学教育中研究儿童发展的,这使我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学校适应的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我的报告带有学校教育的观点。

  养育文化的当下境遇

  在中国,养育文化跟当下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考虑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脱离当下的情景。否则,就看不见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做。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其特点和他特定的任务,必须看一下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当下遇到了什么?我们遇到的是独生子女,还有社会竞争、文化转型。

  独生子女政策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人口爆炸。独生子女这个情况是全世界没有的。它会造成养育文化问题。不是说反对独生子女政策,当然这些情况在慢慢调整,而是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它会带来的问题。如果我们预防和干预,它会得到纠正。但是我们往往不去意识问题。它的问题是文化生态断裂。什么是文化生态断裂?以前,我们的父母亲,我们的爷爷奶奶辈,他们用不着烦恼的事情我们要烦恼了。为什么?兄弟姐妹在一起,很多能力是自然而然培养的。比如说,小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会吵架,吵完了还要玩。他们就要解决问题,建立游戏规则。小孩儿要在一起玩就得讲规则,不讲规则没人带你玩。所以他们的规则就建立了。最典型的还有,小的孩子会向大的学习,大的会带小的。他们很自然地在生活中学习,在兄弟姐妹交往里形成品行、情感。独生子女情况不一样了,不仅缺了兄弟姐妹的交往,而且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更加容易焦虑。原先孩子经受不到的一种焦虑,一种过度的养育方式。不正常的非生态性的东西,它会出现。当然,我们的家庭教育并不都是问题,好的非常好,差的非常差。意识不到问题的他不调整,这就造成了孩子不正常的生活状态。脑子不笨但不正常。生活中简单的事情不会做。我们要意识到这个文化生态断裂的问题,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干预,但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注意。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竞争压力。我们进入竞争社会,没有竞争社会没办法发展。但是竞争会有压力,所以家庭里压力也很大,学校里压力也很大。竞争压力本身不是问题,但是走到了急功近利就是问题。学习有压力本身不是问题,没有压力是不可能好好学习的。但走到急功近利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哪怕进了北大、清华。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关注学习。这又错了。孩子健康发展,一定要形成喜欢学习,喜欢智慧挑战的素质。现在强调终身学习,唯有这样,他们才能自己不断去学习。

  第三,文化转型。一个是社会转型,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转到现在封建社会的影子还有。而在转型时,会有很多盲目的模仿,外来的加上沿袭的,纠缠在了一起。所以现在很多人对孩子教育迷茫了,不知所措。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合适的。可以听到很多标语式的口号,表面地去谈一些问题。容易误导人。比如说以儿童为中心,它是在什么意义上谈?如果认为以儿童为中心是家庭教育的方法,围着孩子转,肯定要犯错误。教育要研究,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父母自然地用母爱、用父爱在爱着一个生命的成长,不会犯错误。如果盲目地接受错误的理解,肯定会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不懂还好一点。另一方面,文化转型,进入信息化社会,也会出现一些不合适的反应。社会容易因不懂而崇拜,夸大新科技产品的功能。不妨回忆一下,电脑面世时,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玩电脑就会聪明,现在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玩电脑焦虑。不要以为信息化新产品出现就一定是好事情。有一利会有一弊啊。昨天在学校一个国际会议听法国学者的报告,谈到性开放和信息化使得人们习惯于获得当下的满足。只求当下的满足使人没有现实感,没有现实感如何独立?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参与班级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有助于学生适应和发展。对此也有很多误解,有很多议论说,学校教育太理想走上社会就不适应。这是主观臆断。原因是,第一,如果有广泛的兴趣和能力,这方面受了挫折,那方面还有发挥、能弥补;第二,在学校里参与营造健康文化,走上社会就会有主动营造生活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代复杂思维提出者法国哲学家莫兰,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就未来教育写了《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他在书中提出,学校的生活一定是诗化的生活。为什么?在这样的学校生活中学会合作努力,把理想变为现实。所以,要在信息化社会,要学会利用信息化的条件吸收知识,合作参与创造丰富的现实生活。而不是养成即刻满足、随心所欲的不良习惯。

  家庭教育的观点

  当下家庭教育遇到了上述情境,思潮多样。家庭教育出现各种说法。我这里列举了一些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和大家关注的问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陪陪孩子的说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孩子需要夸,但不能老夸。夸奖并不是激励孩子的万全之策,也会有负面影响。现实中夸奖形成的问题已经出来了。有些场合夸是要造成问题的。简要原则:夸是为了不夸。人是有主动潜能的。不要滥用夸。不要没有任何依据的夸,也不要在有了积极性时还一个劲夸,这样他们的主动性就没了。

  同样道理,陪是为了不陪。因为他是独立的人,上午几位老师都在说,他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人总要别人陪他,怎么独立起来?小的时候多给予行动的陪,大了更多精神的陪。在他心目当中有父亲母亲的存在。当他碰到困难了,父母亲会关注他。他能意识到父母的关心,当碰到问题时能给予帮助,有这个感觉就行了。经常陪也不可能啊。当孩子大起来,你陪他他还嫌烦呢。父母认真工作就提供给孩子实实在在的榜样和动力。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议论很多。很多把考试和素质对立。狭隘的应试肯定不会素质好。但素质好了不会学习不好。素质本身包括学习态度、兴趣和能力。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搞素质教育会使成绩下降,要成绩就会丢了素质。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对学校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不是整天做题成绩就能上去,不是这么回事儿。不同类型的知识对练习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的实验研究已经发现,有些知识多练没有用,甚至练了成绩会下降。简单说,脑子里建立简单联结的知识,比如3+3=6,练了可以想都不想自动化反应了,这种练习比较有效。为什么我们乘法比加法好?因为乘法有口诀,人脑子里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了。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依靠自动化反应,更多的知识需要理解推理。中国传统的学习把记忆跟理解融为一体。古人写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他不是完全记忆,他也要思考创造,中国跟西方不同,不把理解和记忆分割的。学校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喜欢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的成长和发展

  人跟动物不一样,人有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作为主体性的本能。自尊需要、自主需要、探究需要,这都是生来具有的需求。探究需要猴子就有,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不愿学习呢?那是为得到自尊需要、自主需要的满足,抑制了探究需要。教育是要开拓孩子内在的需要,让本能需要成为发展的动力。如果教育处理不恰当,孩子就可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退缩。人不是动物,人之为人,是有主动性的。机械灌输不行,过于保护和包办都不行。

  跟其他动物的成长相比,人的成长有什么特点?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人是早产儿。小鸡出壳就会颤颤悠悠地走路,人要过了很多时间才能走路,才能自己吃饭。还要过过更长时间才能走出去、才能自立。所以说,人是早产儿。正因为这样,人的成长是不断要人扶助的。就是到了成人,还需要扶持。郁闷时还需要找好朋友去聊聊天。因此,上述谈到的本能需要只是生来具有的成长倾向,还不是现实。人生来不具备满足自尊的能力,不具备自主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能力是在互动当中,是在抚养当中形成的。教育要做的是引导,最好是不露痕迹。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为孩子发展搭支架。中国老话叫做引而不发。这就需要教育智慧。聪明的父母是引而不发,他感觉不到你在教导他,但是你已经把他引向发展了。这是教育的原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多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人,都有他的创造能力,需要的是引导。还有就是催化。催化不是打造,不是塑造。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塑造出来的。而且,因为人具有主体发展的可能,催化让他发展。催化强调内在可能性,不到火候催不出来。

  顺势引导发展

  我们论坛的主题是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孩子当然有成长的声音,但他们未必会用语言告诉你。他不会说:妈妈,我想怎么发展了。爸爸,我想怎么进步了。因为,他未必意识到他自己的成长需要,即使有所意识,他也未必会告诉你。那么,成长的声音是怎样的?是在他们的交往行为、情绪表现中表达的。通过他的行为和情绪,我们可以解读。不是一目了然的,你得解读。解读的角度是什么?解读的角度是成长过程中的主体需要和生理驱力。

  举几个例子,二年级出现了最早的作弊,作弊者是成绩好的学生。他把第一名,别人的考试卷子的名字用橡皮擦掉,写上自己的名字。这里可以看到的成长声音是:他想要名列前茅,他掌握了学校评价的标准,知道考试成绩重要。解读出这些声音,就看到了他的需要,就要在他自尊需要基础上引导发展。又比如说,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在家里跟同学打电话,这告诉我们,孩子的交往开始变化,从父母交往转向同学。要跟同学说一些事,不跟父母说,觉得父母听不懂。再大一点,初二的男孩子不愿意妈妈一起上街了。高中以后又会愿意跟妈妈一起走了。这些都告诉我们,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和他们可以发展的倾向。这些就是成长的声音。

  引导要顺势,顺着他的成长势头。顺势是中国智慧里了不起的东西,比如推手,力气小的能把力气大的推倒。为什么?顺势借力的。顺着对方的力推动。成长中的孩子自己内部有能量,自己有动力。要顺着他的势头来催化他的发展,根据他们成长阶段性趋势引导。问题行为恰恰反映他需要帮助了。如果他能够做的很好,就不一定要去扶他了。所以,通过解读成长的趋势,把问题变成发展的契机。比如说青春期,一位父亲问我,他儿子跟同学在网上传黄照怎么办。我就跟父亲说,你看球赛吧?你懂股票吗?你懂武器吗?你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为什么问这么一堆呢?这些是大男孩感兴趣的事情。我说你懂什么你跟他聊什么,你陪着他一起看球赛去,你跟聊,你懂什么你跟他聊什么,一定是小伙子感兴趣的。为什么?他对照感兴趣,他在告诉你,他成熟了,他要成为男子汉,那你怎么办?你就帮他成为男子汉。帮他把视野打开。他的兴趣转移了,也没工夫去看黄照了。你把他视野打开了,他就不会对低俗的东西感兴趣了。再举个例子,有一个妈妈问我,她四岁的孩子对外婆外公凶狠地说话怎么办。4岁的孩子正是言语学习的时候,听到这种很凶的语言会模仿。模仿了看到大人的不合适的反应会得意,所以他会一直这么凶。怎么办?我说你找点儿歌,找点故事,你也可以编。跟他一起念、一起唱,跟他一起表演。让他学,学完以后让他模仿故事儿歌里的话去说。孩子要从这里学对话,对话的能力就发展了,这就叫顺势催化发展,就是引导的思路,帮助他发展。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热门新闻
  • 热门活动
  • 留学资讯
  • 中学资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