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石家庄新东方学校>学习园地>小学家庭教育>正文

与孩子沟通前,请放下你的“认知框架”

2016-05-12 16:17

来源:选自第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关梅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王晶:今天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关梅林教授,关教授对家庭教育很有研究,尤其从技术、心理层面,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学者。那么关于倾听孩子这个话题,您的见解是什么呢?

  关梅林: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我们很在乎会听,因为我们知道在孩子声音表达过程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听到了孩子的物理声音,但是并没有真正听到孩子通过声音发出的内在的需求、需要的诉求。首先来看一看繁体字的:有耳朵,有,有眼睛,所以可能以前的人们知道,听是需要我们的眼睛去看孩子,需要我们的耳朵去听孩子的声音,同时需要我们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在的呼声。现在我们恰恰由于繁忙的工作节奏,由于大家很多时候特别希望有一个结果,所以在听的过程中,只动用了耳朵,甚至现在的听是的听。大家听的时候只动了嘴巴,即使我们问孩子的时候,只注重了问,但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孩子的反应上。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在交流过程中,孩子的语言发展、觉察能力能受限的情况下,真正能读懂孩子是需要各感官去参与的,需要我们用眼睛看孩子的表情,是委屈的还是悲伤的,难过的还是很高兴的。然后去听孩子的语言的时候,用心感受孩子。所以希望家长们包括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放下自己对孩子的一些固有偏见和想法,真正去读懂孩子的声音。这是我希望大家能理解的真正的内涵。

  王晶: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完全发育好,这是一个年龄段的特点,那么我们家长真正能听懂,其实不仅听语言,还要听情感。刚才说现在家长比较忙,没有时间听,我倒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其实今天的家长并不比我们父母那一代更忙,因为那个时候一个人要带几个孩子,还要去工作。今天家长为什么倾听孩子不如以前好,或者不超越以前了?一个是我们预设了比较多的东西,比如人家的孩子都什么样了,你一听的时候就往那边自动去联想,而不是全方位地真正去感受自己的孩子。这就阻碍了我们对孩子的理解。

  关梅林:谈到预设,心理学有个专业的术语叫做认知的框架,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听的时候,有的时候没有觉察到用自己的框架去听。成人之间的对话都不能做到真正的听,根据对方反馈的听,而只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对方。那孩子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该如何去表达自己,能够让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希望我们包括家长放下自己的认知框架,能够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听他们表达的意思。

  王晶: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有好多都是张冠李戴,被误解了。其实错是一个方面,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只能听到自己心里想要的,看到自己想要的。所以一个多元的问题,往往我们希望表达这一面,可能他看到的是另一面,这跟每个人的修为、追求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如果一个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孩子刚说一个想法,比如他(她)想去哪里,然后家长马上就说你去这儿跟学习无关,没有用,可是孩子可能恰恰想去那儿学什么东西。其实家长听到的是自己心里的声音,而不是孩子内心的声音。

  关梅林:我们能真正地做到放下自己的认知框架,去进入到对方的认知框架,去聆听对方的声音,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我们心态要是平和的,内心要是稳定的。我们能够把自己的需要很好地满足之后,才能够真正地觉得安静了,去把注意力投放在他人身上,能够听到他人的真实想法。所以家长的心理建设很重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能够真正地理解教育本质,理解我们希望孩子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然后很好地抚平自己的挫折,不那么急功近利跟别的孩子比较的时候,家长的内心就平静了、愉悦了、安然了。这个时候他才有能力真正进到孩子的框架中去理解孩子,去倾听孩子。

  王晶:而且家长还是老师应该从积极和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跟大家来分享一个我上一周经历的故事,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一直跟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男孩的妈妈说,这个孩子要好好教育,品德不是特别好,总是跟老师作对、搞破坏,总是把幼儿园老师放在柜子里的小玩具偷偷地拿出来放在地上。老师觉得孩子不听话,她也很恼火,严格批评了也没有用。后来这个妈妈把他带来了之后,我就跟这个小孩在一起交流,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师所说的坏孩子,他眼睛亮亮的,一种心理也很健康的状态。所以我就跟他聊从哪儿长大的,他说爷爷奶奶带大的,刚刚回来半年上幼儿园。我就想问问他的成长经历,结果一问得知,爷爷奶奶家里有狗有猫,经常吃完饭带着他溜狗,和小狗出去玩。我说,你扔的玩具是不是都是小动物,他就点头,说老师坏,小猫小狗要出去玩才快乐,那才是它们的天地,老师却把它们都关在箱子里。可是我们没有从孩子的善爱出发,而是觉得他破坏了纪律,觉得他品德不好,家长也觉得无奈,所以这就是一个观察角度的问题。而我觉得这孩子特别善良勇敢,坚持自己对于生命的关爱。

  关梅林:我们在跟孩子的交谈过程中,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可以稍微注意到孩子的表情是不一样。孩子觉得被误解了是委屈的表情,如果觉得做错了事是羞愧的表情。所以我们家长应该看看,就有可能给孩子一点时间把事情讲得再清楚一点,孩子才可能觉得得到了理解,今后会信任家长、信任老师。如果多次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孩子没有办法得到理解,可能的结果就是孩子也不愿意去跟老师、家长交流,因为他觉得成人不值得信任。我们用这种强势强加,真的伤害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信任的关系。所以有时候我们成人要反思,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为什么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所以建议我们在指责孩子一切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反思我们成人是怎么做,让孩子有了这样一个反应。

  王晶:那您能给老师和父母们提点什么建议,怎么能够真正读懂孩子?

  关梅林:成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了解了整个世界,我们是成人就一定能了解孩子,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我们是不同的个体,尤其我们和孩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经历经验都不同,所以更可能不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去读懂孩子,在读懂的前提下如何能够通过交流,通过倾听,通过耐心的引导,让孩子在语言表达还不那么流畅的前提下,在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觉察能力还不那么发达的情况下,让他们一点一点用稚嫩的语言,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然后我们听懂了,跟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这个责任在于成人而不是在于孩子。

  王晶:当我们听到一个我们觉得不太好的叙述的时候,先不要下结论,而是找闪光的地方,去解读那个闪光的地方,使孩子增加一些自信心。

  关梅林:有两个技术问题,需要家长注意。第一个就是当听得有情绪时,首先要停下来,稍微给自己一点时间,等情绪平复之后,再进行教育,不要带着情绪跟孩子交流;第二个就是要多用开放式的提问跟孩子交流,比如这个问题你当时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而不是问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那就限制了孩子的回答,孩子只能用是或者不是。不同的问法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王晶:听,从耳朵开始,到眼睛观察再到心灵体会,有立体的听这样一个良好的入门,路对了,进去了再往前面走,可能情感就会平复,那么读懂机率就会高一些,可能交流就更畅通一些。

  关梅林: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不受委屈,不为我们成人受委屈,希望他们在不被委屈、被理解的情况下健康地成长。(主持人王晶系清华大学出版社培训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热门新闻
  • 热门活动
  • 留学资讯
  • 中学资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