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艺考现状 有多少人注定成为“炮灰”
2017-03-07 13:41
来源:新浪教育
作者:
山东济南一家美术培训班里有1/3的学生是复读考生,在半封闭的状态下,每天六点半起床,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觉。
这些学生中多是“半路出家”临时拿起画笔的。有考生诉苦说,艺考这条路压力太大,最终的录取希望也很渺茫。
每年12月,都是备战艺考的高潮季。“艺考热”频频升温,全国报考艺术类专业人数将近百万人,在拥挤“百万大军”的独木桥上,上演一幕幕惊险刺激的淘汰赛,而这“十万大军”中,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炮灰”?
山东的情形,也是更多地方的缩影。面对竞相报考艺考“。冲刺班的学生,专家指出,艺术教育不应仅仅作为应试教育的入学手段。专家质疑,自然有理,艺招独木桥上的千军万马中,有多少真的是怀着”艺术梦“的呢?
这些年来,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很多省市的艺考生数量都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除了把当明星视为转变命运的捷径,艺考火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艺术院校的录取分数要比普通高考低得多。而在这背后,还有另一个背景,就是许多中学的推波助澜。而各种表演培训机构也利用家长、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鼓吹出来就能演戏,浑水摸鱼大赚其钱。
高考升学率是考核高中教育的重要指标,为自身“政绩”计,许多中学动员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学生转投艺考。有些中学甚至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低分考生强行组建新的“艺术班”。这些中学这样做,打的算盘是考上了可计入升学率,考不上则无须再在高考时为升学率而动员这些学生“弃考”--动员“差生”“弃考”本是见不得阳光的作弊,不慎曝光就会玩火自焚。而现在让“差生”报考艺术院校,则可以左右逢源。
报考艺术院校既需专业特长,更要学生的兴趣天赋,用形象的比喻说,就是要有“艺术细胞”。而让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考艺术院校,说白了不过是为了“艺术”地提高升学率,“艺术”地获取“政绩”。本无艺术天分又不喜爱艺术却被迫参加艺考,最终是浪费了时间、钞票与精力。看看那些陪着孩子辗转各地应考,大把花钱的家长,想想那僧多粥少的录取率,不由得扼惋长叹:那些软硬兼施让学生转投艺考的中学,都做了些什么?在背离了审美目的的艺术教育中,即使一些考生走进了艺术院校,又能走多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热爱过艺术,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生命。
艺考中的种种弊端,其实都来自一个病根,这就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志在“育人”。以人为本,应试教育只管“育分”。以分为本,在过于功利化的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素质教育只能是个另类,具体到艺术教育,自然也只能有形无神,徒有躯壳。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