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石家庄新东方学校>学习园地>考研资讯>正文

2020考研 | 政治马原高频考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019-12-12 11:10

来源:

作者:

  1.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第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对立统一:

  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3)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条件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原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①从实践角度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从认识的角度看,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2)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确定实践目的、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进行中间实验、运用科学实践方法等。从认识到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两种因素: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主要有: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它在认识活动中主要有:①激活作用。②驱动作用。③控制作用。

  3.两种属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认识的发展过程还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上。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①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②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主体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社会历史实践水平的限制。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就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动力。这种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4.两个统一: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

  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认识运动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新东方石家庄学校 (微信号:hello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热门新闻
  • 热门活动
  • 留学资讯
  • 中学资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